健康是一种财富

2017-06-27 fishedee 生活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说,这句话真是害人不浅。在互联网的思潮中,好像什么都要比得早。扎克伯格19岁时就创立了facebook,比尔盖茨20岁时就创立了微软。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一毕业就创业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还会被贴上大胆创新,勇敢追逐梦想,富有上进心的标签。工作以后,我们为了绩效,更为了早日踏上管理层的职位,没日没夜地通宵加班。是呀,出名要趁早,我们害怕看到40岁时一事无成的自己,潜意识就像在告诉自己,40岁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奋斗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只能听天由命,要么功成名就,要么一事无成。所以,奋斗就只得在最青春的时候,熬点夜,谈少点恋爱,为了拿下客户订单喝到烂醉如泥其实也没什么。我们心中一直坚信,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

可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显然而然的道理,成功需要奋斗,更需要积累和耐心。历史上更多名人的成功都是几经波折,大起大落才得到的。

曾几何时,马云爸爸就是从30岁开始创业做海博翻译社,几经失败以后,40岁才创立了阿里巴巴公司,52岁时阿里巴巴才熬到了在香港上市。那个时候,还没有淘宝,去参加名人酒宴,都没有人认识他,把他冷落到一边了,哪有现在去到哪都有左一句爸爸右一句干爹的热乎劲儿呀。直到59岁时,淘宝兴起,阿里巴巴在香港退市,风风光光地在美国挂牌上市,一举成为了中国第二富时,马云才会成为一个家喻互晓的名字。

再如,格力电器的董明珠30岁时丧夫,36岁南下打工,足足熬足了17年,于53岁才争取到了格力电器的总裁,今年是2017年她63岁,仍然奋斗在企业最一线,为格力代言,寻找进一步的增长点。

即使如天才般的乔布斯,21岁时就创立了苹果,但是跟微软的斗争中败下阵来,惨遭自己请来的ceo扫地出门,最终于41岁重新回到苹果大刀阔斧进行改革,11年以后,也就是52岁时他才发明了让他声名大噪的成名之作——iphone。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那些一次创业就能大获成功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来说,他们创业之前就已经积累了差不多10年的扎实的编程经验了。没有长期的积累和经验,他们也无法在变幻无常,尔虞我诈的商业斗争中突围而出,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大公司的ceo。

所以,当你意识到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持久耐心的事情后,你就会发现,为了提前上架app而通宵熬夜,为了拿下客户订单而烂醉如泥真的完全没有必要。即使你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也会遇到后面更多更大的困难,如果每一次都是拼尽全力透支身体来完成任务,这不仅让身体留下了积重难返的恶疾,还会掩盖了其实你能力还不足够于解决眼前这个困难的问题。你不是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你只是硬生生的解决了而已。

我认为,比起学习那些年纪轻轻就能风风光光的成功史而言,股神巴菲特的人生才是我们更应该追求的。他2016年时的身家是741亿美元,位于全球富豪榜的第二名,这一年他85岁。令人惊讶的是,他47岁根本一点都不富有,只有区区的6700万身家而已(以3%的通胀率推算,大概相当于今天的3亿美金,全球富豪榜前百名都进不了)。换句话说,他99%的财富都是来自于他47岁以后才挣到的。而实现这么巨大财富的关键在于——复利,他的财富能以平均每年20%的收益率在增长。

今天,他依然掌管着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之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活跃在投资的最前线,与众多年轻力壮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一决高下。2016年,在大家对苹果公司最恐慌的时候,大举重仓苹果公司,为伯克希尔公司争取了高达275亿美元净利润,平均每天获得0.75亿美元净利润。85岁,你想到了什么,抬起头看看你旁边的老人家。要不就是呆在家中颐养天年,要不就是在养老院无所事事,更多不幸的是呆在医院吊着吊瓶艰难维生。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在85岁就已经被各种疾病侵扰,糖尿病,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症等等,能够清晰独立地照顾自己已是不易了。没想到巴菲特仍然在一线指挥着伯克希尔这艘航空母舰,击败众多年轻力壮的投资者,获得丰厚的收益。所以说,巴菲特的成功不仅来源于他的聪明,更来源于他的健康。如果他在47岁时挂掉了,就没有了他那99%的财富了,没有85岁时仍然能逆势而动,大举投资的辉煌事迹了,更没有长达60年年均收益率20%的复利奇迹了。

那么,投资界的其他大拿呢,他们为什么没有巴菲特厉害。答案很简单,这些大拿们要么收益比他低,要么收益比他高但远远没有他活得久。例如,60年代的明星投资大拿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年均30%的收益率,远远超出巴菲特10个百分点。但是太辛苦了,为了获得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他年轻时就拼尽全力到处调研公司研究财报,结果46岁就已经满头白发实在熬不住早早退休了,投资生涯只有短短的13年。所以,即使他有非常非凡的投资才能,最终也没法赢掉60年年均20%收益率的巴菲特。

反观我们,与巴菲特恰好相反,我们大多希望在40岁前用身体换钱,然后40岁退休养生,用钱换身体,功成名就。呃,这样做不是说不行,而是这样做最终的结果更有可能是既穷身体还差。因为养生就像保养一辆汽车,你可以选择刚买的时候保养30年,也可以选择买了以后不保养然后等30年后再保养。很明显,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后面那种方案有多么傻逼,车早早就开坏了的话再怎么保养也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与车辆保养有点不同的是,当前的医学还没有发达到你的心脏坏了就换心脏,你的肺坏了就换肺,有很多器官的问题一旦出事就无法通过更换来解决的,只能继续恶化,不能根治。所以,养生最好的时机不是你退休的时候,而是现在,是你现在年轻的时候,是你现在人人都说要奋斗的时候。可是,让人讽刺的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就在年轻的时候透支着身体来挣钱,然后用钱来保养豪车。

好了,让我们来推算一下,如果按照巴菲特的方式来奋斗,我们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假设你在40岁时原始积累了300万的财富并且掌握了一项基础的投资技巧——年化收益率为10%(这大概就只是标普500的长期平均收益率而已),而且40岁前积累财富时你没有透支身体并且身体也很强壮,最终活到了80岁(2016年中国的平均寿命为74岁,80岁真的不多),那么你的财富将会达到惊人的——1.35亿

\[ 300万*(1+0.1)^{40}= 13577万 \]

如果你在40岁时拥有更为精进和专业的投资技巧上,达到年均收益率为15%,并且你最终活到了80岁,那么你的财富将会达到非常惊人的——8.03亿。

\[ 300万*(1+0.15)^{40}= 80359万 \]

在上面的计算中,数据上我们保持保守的估计,年均收益率为15%,而不是巴菲特的20%,也不是彼得林奇的30%,这对于拥有小资金量的散户来说,是很有可能实现的。最终的计算结果显示,这种活法我们的确能拥有一份很可观的财富,比买保险年金要实际得多。这个结果的计算也建立两个假设上,合理的投资技巧,和长寿。

所以,健康不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财富。对于巴菲特来说,能活到85岁,而不是47岁,就是相差740亿的问题,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财富数字。因此,从今天起,注重健康,再加上合理的投资技巧,你终将是富二代的爸爸和妈妈。不要再听“出名要趁早,无悔青春”的傻话了,那最终只会让你又穷身体又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