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一本书

2016-12-28 fishedee 生活

1 问题

不知不觉中,已经看过好多本书了,从很轻松的科幻小说,到很烧脑的理科书

怎样有效率地读完一本书,感觉很重要。那么怎样才算是有效率呢

  • 读书速度快,根据不同书的难度来读书
  • 读书理解深入,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思路,并能下次遇到相似问题时能提出相似的解决方案,甚至是提出自己的想法

2 办法

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

  • 通读两遍
  • 做好笔记

3 通读两遍

我拿最烧脑的理科书籍为例子,看《线性代数》时,我最大的感觉是,怎么整本书都在堆定义,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呀。但是,当我读到线性空间那一章时,我逐渐明白到了线性代数的意义,和背后巨大的应用价值。

如果我在阅读第一遍时,我就深入细致地完成每一章的定义,证明和习题时,我很可能就没能坚持读完这本书了,因为它描述的太抽象了,而且看起来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

所以,书,应该读两遍。

3.1 第一遍

第一遍,主要的作用是,看明白它在研究什么问题。第一遍阅读时,应该十分粗略地阅读习题,证明等一切严格和细致的东西,而要重点阅读这本书的定义和定理的描述,看它究竟在研究什么问题,用了什么解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它整体的思路是什么,逻辑链是怎么串起来的。

第一遍通读时要注意,如果你看不懂,你要问自己,是缺少了前置知识,还是跳跃性太大,还是说只是忘了前面的知识而已。

  • 如果看不懂是因为缺少了前置知识,千万不要硬撑,在第一遍看完了以后就直接扔下书,找前置知识的书来看。
  • 如果看不懂是因为跳跃性太大,你可以继续看第二遍,但是不要太纠结于一些太细节的问题,而是要寻找一本更人性化的更详尽的书本来看,以深化这种理解,并解决细节的困惑(一般初始入门最好是以外国教材最好,知识跳跃性很小)。
  • 如果看不懂是因为忘了前面的知识,那么看的时候要注意不断翻看目录,试图将整个逻辑链串起来。即使你不知道它具体是怎么推导也没有关系,但你一定要注意它的推导前置知识点在前面的哪些地方。

3.2 第二遍

第二遍,带着问题重新看一遍书本,细致地阅读证明定理和习题,将书本的边角料全部吃完。这一次,不仅要弄明白是什么,还要弄明白的是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解决,为什么这样能行。另外,对于散乱知识的书本,用下划线标出能显示文章条理结构的段落,能很好地展示知识结构。

两次通读完毕,基本就能了解作者的思路了。

4 做好笔记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看书的时候,你觉得它说的都有道理,可是用起来却感觉总是差一点,然后没有做出来。

在高中,我们的办法是,题海战术,试图将所有类型的问题都列举出来,然后记住所有的解决办法。这样的做法对所有人都很有效,问题就是花费时间太长了。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定理不是你证明出来的,是作者证明出来的,作者把过程都写出来了,一步一步看当然能看懂。虽然我们都能看懂,但总觉得这些证明就像天上掉下来一样神奇。因为,这些方法都不是你平时所用的招数,太别扭,太神奇,太不自然,你只能死记硬背。所以,只要稍微改一下问题,你就解决不了它。

所以,关键是,要形成属于自己的办法

列出问题,作者的办法和答案。然后,抹掉作者的办法,用你原有的办法去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看一看会遇到什么问题,对比一下作者的办法,它究竟是怎么解决的,它究竟好在哪里,它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最后,经过这一番思考之后,你才真正明白作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而很多时候,作者是怎么想出来的,这点是最难的,你可以参看证明的历史论文,你就会发现很多证明都是一波三折,每一步都是很小步的进步,经过很多代人的发现和挖掘,才会形成现在严密而又看起来神奇的证明,很是有趣。

至此,知识才是你自己的。因为问题和答案之间,不再是别人的方法,而是融入了你自己思考和比较之后的方法。这个时候,如果你去教别人同样的问题,也会讲得头头是道。

所以,为了强迫自己能有这样的思考,读完书以后必须得做笔记。将整本书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编排,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全部证明一遍,就像是假设你的读者是小白,你像一个教师一样用你觉得自然直观可靠的办法来讲述给他方法。

同时,做笔记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它可以将整个问题和思路都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树形的思维导图,让你能深刻地记住整本书的内容。

其实,笔记真的不是拿来背诵的。它只是一个整理和形成自己思路的工具。如果你有天真的不太记得这中间的过程了,你只需稍微看下笔记,你就全都懂了,因为这些办法对你来说都是自然而然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