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博客

2017-11-05 fishedee 生活

为什么写博客?这是一个蛋疼的问题。在微信和微博兴起的年代,独立博客就像是过时的产物,与这个潮流格格不入。即使是像IT技术类著名的独立博客,皖一峰云风,他们更新博客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每篇文章下的留言也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有云语音,有云课程,也有云直播,谁还想用看文字这么慢来学习呢。而且,对于作者来说,用写博客来传播技术影响力也收效甚微,还不如在知乎开个Live,在技术大会上直播心得更加快速直接。

那么,为什么还要写博客呢?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大概写了100多篇的文章,我也在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虽然大多数文章下的留言都是零,但是我仍然很有热情去继续写下去。因为,我发现,写博客在我看来不再是一个扩大影响力的工具,是一个整理沉淀知识图谱的工具,它大大加速了我学习知识的效率。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将高等数学翻了一遍又一遍,而后的几个月后,我又会发现我把学过的高数又忘掉了。更忧伤的是,当我在学习高等数学下册的时候,我就已经将上册忘得差不多了。逻辑链没有连起来,总觉得数学书的结论就像是天书一样难以理解。我隐约觉得,这是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在高中,每个知识点的背后都是一大群的课后习题,我们经过这一堆的习题后才会学习下一个知识点,所以根本不存在说学下一个忘掉上一个的问题。但是,在大学的自学中,就行不通了,知识点很多,每道课后习题都做完的话,估计就没时间看其他书了。说到底,还是以题海战术作为理解知识点的方式太过于低效了。

但是,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业余的无聊时间里重新看了数学的三大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开始时也只是想打发一下时间而已,所以我连一道课后习题都没做,但是,我将其改为写博客,将每本书的知识尝试用假装自己是发现者的方式将它重新构造起来,并写成一篇博客,就当作是写笔记吧,反正以后也是也会忘掉的,就当写点东西假装有看过了。就是这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重读了数学的三大书本。可是惊讶地发现,效果出奇的好,我竟然没有像以前一样学习现在的忘掉前面的了。虽然细节会丢掉一部分,但是整体逻辑链都没有丢失过。后来,我将这个方法扩展到学习投资和机器学习的知识时,依然很酸爽。总的来说,就是,写了博客以后,我理解知识的深度和牢固度都比以前要高,而且所花费的时间也少得多(平均每晚大概1小时的看书时间)。

当然,由于我写博客的方式只是记录笔记,所以博客的内容跟普通的博客不太一样。普通的博客中,是以时间为中心,流水账的方式记录每个知识点,导致知识点之间是散乱而且缺少联系的。我在写博客时是分为二级分类的,而每篇文章都有详尽的知识结构。最最重要的是,当我对一个已有的知识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时,我不是新增一篇博客,而是在原来的文章中对应条目里加入新的感悟。也就是,博客是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所以,这样的博客更像是一篇一篇的笔记,是一份庞大的知识图谱,知识之间是充满联系的一个整体。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 容易理解,记录博客时我总是假设以一个老师的方式来教导一个初学者,我需要考虑到教导过程中逻辑有缺陷的细节,如何才能将知识点用一个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费曼技巧)吧。当然,有些我实在看不明白的地方我也只能诚实地表示我真的不懂,无法教导。
  • 容易记忆,博客中以类目和目录来联系各个知识点,知识点中间充满了联系和关联。脑海中充满的是树状的知识结构图,就像是思维导图。不过我一直不喜欢以图表思维导图的原因是,它的划分方式要么太细,导致一张图画不完,要么太粗,导致就像只有目录的书本一样没有意义。所以,我更喜欢以目录结构来表现和记忆思维导图的方式。
  • 递进加深,当我逐渐跳出舒适区,读更难的书本时,我经常会发现基础书籍上的知识点我原来是理解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会返回去重读原来文章的相关章节。看着原来的文章,我就能直接地看到我原来是怎么理解的,然后比对着现在的理解,思考原来的理解为什么会是错误的,现在的理解为什么是正确的,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与此同时,修订的过程也有我加深了原来知识点的记忆。后来,我将这个方法进一步扩展开来,在做每一项投资前,我会详细记录投资的原因,当后来投资失败时,我就会对照着之前的原因来寻找思维上的漏洞,就是努力寻找自己被打脸的各个瞬间,十分有趣。这也许就是桥水基金达里奥的对错误做出反思原则。

so,为什么写博客,原因已经显而易见了。当然,这也许只是个对我这种笨人的笨方法而已,毕竟,我所认识的大神们都没听说过是用写博客这个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的。

嗯,也许你会说,自己写的博客根本没有人看。可是,who care?写博客带来的快速学习效率就已经足够让人兴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