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又一年过去了。这一年最大的变化是,正式开展自己的小创业计划,路途比想象中艰辛,结果也比想象中残酷,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一年犯过的错误吧。
1 成本效益原则,坚持实用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一直奉行代码优雅,可读性的我,在这里踩了大坑。代码不好看,不整洁,不优雅,肯定会给后续带来维护困难。但是,总是让代码充满优雅性,能带来额外的效益吗?答案是没有。不优雅带来成本(较难维护),但是特别优雅没有带来任何效益,所以写代码的时候,追求基本的可用可维护就足够了,甚至允许少量的不优雅,而不是追求高度一致的优雅与洁癖。
Formily是一个很棒的框架,设计优雅而且先进,用起来也很爽,代码看起来也很好,我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把源码和文档翻了个遍。但是,在应用到项目的时候,我发现并没有多大用处。不是Formily的问题,而是自身业务其实用不上Formily的大部分特性。对于一项技术的投入,没有产生特别多的提高(收益),却产生额外的复杂性(成本),这本身就是失败的。回想过去,那宝贵的1个多月的时间真是太浪费了。
我们写笔记的时候,总是追求可以树状,图状的方式整理笔记,这样记起来方便,看起来也优雅。生活也是这样的吗,充满条理和可解释性吗?当我试图用整洁的方式描述各种生活经验的时候,我碰到了问题,生活不曾是干净整洁的,符合现实的理论更多是零散和杂乱的。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巴菲特是这样评价,芝加哥经济学派的,理论优雅完美且可被数学量化,唯一的缺陷是与现实谬之千里。
评价原理,技术是否可行的唯一标准是,它是否符合现实,它是否带来用户价值,而不是这个原理或者技术本身的结构是否优美典雅,是否架构先进,是否开发体验更好。
2 以终为始,WBS分解方式
读书的时候,写作业偶尔会偏题,喜欢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作文偏题了,大不了扣点分。可人生偏题就不一样了,人生的黄金年龄只有区区的30年。如果在黄金年龄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么这辈子就算是过去了。
我们试想一下,写代码之前我们有架构文档,建房子之前我们有建筑图纸,国家实施计划之前有十三五规划的五年规划纲要。我们的人生有过规划吗,我们知道我们自己喜欢点和需要做点什么吗,不要说下一个五年我们要做什么,我们下个月要做点什么,实现点什么,有规划吗?
说来惭愧,做创业项目竟然没有先做一份计划书,当总结过去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付出与目标是无关的,纯粹是冲动性的,缺乏意义的,个人偏好的付出。没有规划的项目,就像是没有方向的船,似乎每个方向都可行,匆匆往前走了一下,又被其他新鲜的事情吸引过去,又换了一个方向往前走。兜兜转转,一年总结下来,没往前走几步。
3 心理学与商业原则
技术人的一个常见问题是,他们从技术本身获取了很多收益,所以,他们总是视图用技术的方式来解决所有问题。典型的锤子思维造成的问题,生活中更多的是受到心理学,和商业原则所控制的,例如:
- 为什么孩子明明做错了事,直面指责他,他会反抗得更厉害。(被指责的人,羞愧的情绪脑控制了理性脑,脑子里想着的都是怎么反抗,而不是回到问题本身去思考)
- 为什么React与Vue的两派会互掐,谁也不服谁。(禀赋效应)
- 为什么歌手丛飞资助了学生却遭受白眼狼的对待。(瞄定效应,长期的习惯性被帮助,成了理所当然)
- 为什么Color.js的作者会冲动删库。(长期可发展的项目最终都需要商业来支持,用爱发电就是个笑话。)
花点小钱坚持看社科和经济杂志,学会用不同思维和角度去考虑问题,大有裨益。
4 常识,长期价值主义,不变的部分
对于一个股票的选择,他一年可以产生的利润,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电池系统制造商宁德时代而言,影响因素有:
- 上游成本上升,锂矿的从6万升价到30万一顿。锂矿的售价会影响电池制造商的成本。
- 下游精明的厂商,因为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已经占据50%的份额,严重影响了汽车生产商对上游的话语权。所以广汽故意扶植第二供应商中航锂电,以提升自己在动力电池上的话语权。其他汽车生产商公司会不会采取同样的做法呢?
- 国家政策,本土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在下降,新能源的需求可能在下降。外国可能强行指定不让你进入市场,以保护本地企业。
- 新技术替代的风险。宁德时代全线压宝三元锂技术,如果未来固态电池技术得到突破,成为主流,现有对三元锂电池的技术和产线投资都是一堆废料。
- 技术风险,新能源汽车毕竟是新事物,每天这么多电池在路上跑,如果哪天遇上了不幸的爆炸事故,会不会引起对行业的集体忧虑。
对于一个公司的利润长期预测,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它受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而且难以提前预测。有专业的投资者,专门去追踪各个因素的实时变动,以预测对宁德时代股价的影响。这确实是件非常艰辛并且高度复杂的事情。
在投资方面我们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是因为我们全神贯注于寻找我们可以轻松跨越的1英尺栏杆,而避开那些我们没有能力跨越的7英尺栏杆。—— 巴菲特
但是,何不换个角度,我们主动放弃这类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的企业,选择性地只去研究那些受影响因素少,并且因素变动少的企业了。例如,对于茅台而言。
- 上游成本,茅台的上游只是水和高粮,近乎无限的供应,也近乎接近0的成本。
- 下游消费者。高端酒业在长期的竞争中已经稳定下来,竞争格局难以发生更大的变化。而且,喝茅台不仅是因为味道好,而且他代表了一种符号价值,代表了一种社会认同(心理学因素)。
- 新口味替代风险,中国人酒桌文化,似乎10年也难以改变。未来新生代年轻人对于酒桌文化的看法也许会发生变化,但至少目前来说,很难。
- 技术风险,不变的味道,才是大家的追求,毫无技术风险而言。
经过以上的简要分析,茅台显然要比宁德时代要容易分析得多,而且受影响因素在可预测的10年几乎难以改变。而且,这几种因素的组合甚至给与了茅台一个自主定价权,每年仅需提价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不是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或者提高市场渗透率。同理,中国的袜子占全球产品销量的70%,但是利润很低。高端的袜子市场占有率只有0.3%,但是占有全球30%的袜子产业利润。可惜的是,中国暂时无法生产这种袜子。
而事实上,茅台已经从2014年的25元,上涨至今的1900元,涨幅高达70倍。(利益相关,没有购买茅台和宁德时代,不构成投资建议)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错过茅台?
也许是因为我们总是自命不凡,企图捕捉每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捕捉每个变化的因素,以最大化我们的收益。我们从未想过站在常识的角度客观地看自己,我们绝大部分都只是个普通人,变化虽然收益大,但其实我们完全没有那个能力一直都能捕捉得到。相反,选择简单的方式,选择那些不变的事情,容易理解的事情,只要它能产生长期价值,或者达到目标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换个角度,那些不变的事情,一般都是有长期价值,或者满足第一性原理的事情。
贝索斯创办亚马逊的时候,他认为零售业不变的因素是什么,顾客总是需要丰富的选择、便利和低价。所以整个亚马逊的产品和运营设计上围绕这一点来做,坚决打击刷单,模糊产品品牌,即使亏钱也要坚持做自己的物流。
马斯克创办特斯拉的时候,他认为现存世界最大的不变问题是什么,对化石能源依赖。所以整个特斯拉的产品都在围绕这一点来做,使用光伏微电网发电,使用powerwall储能设备蓄电,使用电动汽车来用电。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是在创业,那么项目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他来源于什么不变的因素。如果是在做技术,那么每天都在涌现新的方案和工具,我们应该学习哪一个,什么样的工具和思想才是在不断发展的技术中保持不变的?
5 架构抽象,DDD
写后端开发的时候,一般流程是这样的,先coding,然后不断调试,改代码,直到改到能跑为止,实际项目中调试甚至占比开发时间的40%。那为什么,我们不是先设计,再coding,然后编译就通过,且没bug呢?我曾经以为这是个天方夜谭,但在掌握DDD以后,这的确是一种可能。
- 编程语言,让我们摆脱了对机器码的约束,转向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抽象方式的开发。
- DDD,让我们摆脱了底层的技术细节,转向面向业务实体(或者业务抽象)方式的开发。
6 劳逸结合,运动与25分钟发展,注意力有限原则
也许你会遇到和我一样的烦心事:
- 看书看了1个小时以后,开始走神,每个字都懂,他们串起来就不知道说什么,然后一天过去了。
- 开发写了1个小时以后,开始走神,不经意间打开知乎,cnbeta,查看最新的技术介绍,那些激动人心描述,虽然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然后一天过去了。
- 满怀期待地实现某个目标,然后1小时以后,不经意间打开了抖音,然后一天过去了。
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意志力不坚定,没有上进心导致的。后来,我发现我纯粹是违背了一个客观规律导致的 —— 注意力有限原则。
在我目前的理解中,注意力就像是英雄联盟中英雄的魔法槽:
- 初始值,身体素质越好的时候,每天的注意力槽初始值就会越多。例如,运动了,睡觉充足了,第二天起来精神满满,注意力资源是充足的。就像英雄等级越高,魔法槽就越长。
- 释放技能,每次工作读书的时候,注意力就会减少。就像英雄释放了技能以后,魔法槽就会降低一点。
- 自动回补,只要休息一下,注意力就会恢复。就像英雄站着不动,不释放技能,魔法槽就会自动缓慢回补。
- 彻底躺平失去回补,这点最重要了,注意力回补的速度与你当前注意力的剩余值是息息相关的。你当前的剩余注意力越多,回补的速度就越快。你当前的剩余注意力越少,回补的速度就越慢。如果你彻底高度专注工作2小时以后(对我而言),你的注意力会一次全部用完,这个时候注意力就会彻底躺平,无法回补。就像英雄魔法槽空了,还出去跟人打架,当然会挂呀,人都挂了还谈什么魔法槽。
所以,为了适应注意力的这些特性,我实践了一些有用的办法:
- 运动与休息,保持8小时睡眠,1周3天运动(最喜欢游泳了),每天都是元气满满,超爽。
- 要事第一,先做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紧急的事情。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注意力达到顶峰,处理工作效率最高。
- 25分钟法则,因为剩余注意力越高,回补越快,所以切勿单次使用过多的注意力。我的实践是每隔25分钟(一个时间片)就强制休息10分钟(回补速度快),虽然看起来时间使用效率不充分,但是注意力使用效率最高。总体来说,我们能在更少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且在每个时间片的间隔,我们能宏观地审视刚才的做法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既低头走路,也抬头看路。说来惭愧,我是怎样发现这个能力的,因为干眼,医生让我每次不要注视屏幕太久。。。。。
7 总结
如果生活对你不公,不要抱怨,试着去理解它。理解它背后的运行规律,并利用它。
- 本文作者: fishedee
-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均采用 CC BY-NC-SA 3.0 CN 许可协议,转载必须注明出处!